构建情感文化场,培育时代好青年
赵程成
苏霍姆林斯基曾说:情感是一个人道德信念、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心脏。积极的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为的动力,从而使一个人成为善人、好人、有德之人。高一入学,我发现班里大部分学生关心学习多,关心生活少;各行其是多,沟通交流少;关心自己多,关心班级少;同学之间疏离冷漠,班级氛围“窄”“硬”“冷”,并没有让人感到“情感”的存在。而人只有借助饱满的情感关系才能成为完整的人。高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,悦纳自我,才能更好地爱他人,进而成长为国家合格公民。所以我尝试从“以情立人”、“以情孝亲”、“以情爱国”三个层面构建班级情感文化场,通过情感教育,引导学生成长为悦纳自我、目中有“人”、理性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。
以情立人——遇见有爱自信的自己
高一学年,我致力于打造以温暖、信任和欣赏为底色的情感场,引导学生悦纳自我,健全人格。
我先改变与学生的交流方式:用平等对话代替权威训话;以民主协商代替一言堂;以书信交流辅助面对面交流。渐渐地,平等之爱建立起来了,学生更有勇气表达自己。
然后注重创造情感“连接”——共做一件事,在合作交流中建立紧密的情感关系,引导学生关注他人。开学初的板报评比,宣传委员发起成立方案策划组,版面设计、书画手工、撰稿解说、摄影宣传,一面不足五平米的墙成为了学生们自信发光的工作坊,自从得了第一个一等奖便一发不可收拾,三年大满贯。之后的运动会、艺术节、科技节、话剧展演等,大家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多,创意也更多。学生有了健康的情感世界与心灵之基,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,他们甚至自发组建研究型学习小组,组长带领组员研究费曼学习法,进行学科专题学习。班级里形成了一个人活动到一群人活动,一个人学习到一群人学习的情感文化场转变。
以情孝亲——遇见温暖孝顺的自己
林语堂先生曾说,亲子关系是人生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。家庭是学生的另一个主要情感场,进入高二,我发现我的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时常紧张。于是,我重点致力于创造优质的亲子时光,引导学生以真情孝敬父母。
我开展了“看见彼此”主题系列教育活动。“爱在烟火气”打开了父母幸福的味蕾,“一封家书”化解了亲子之间的心结;“扣击理想之门”让家长和孩子在共同规划中更加理解彼此。通过这些活动,学生把对父母的爱刻写在家庭日常生活中。
刚开始,学生羞于表达,后来他们让每一份爱都有了仪式感。去年母亲节,学生在公众号发文“致我的女神”,让母亲们感动不已。学生在体会爱的环境中成长,也给予更多人爱的表达。他们性情更温暖,人格更健全。
以情爱国——遇见理性担当的自己
升入高三,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成熟,也即将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,该阶段我把班级情感文化建设目标推向新的高度——引导学生走向家国之爱。
古语有“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”,学生除了伏案读书,还要站起身来关注这个社会正在发生什么,思考其何以发生,“我”可以做什么,让家国之爱走向理性担当。图书义卖活动中,学生为了能让云南西盟窝笼小学的儿童们读到课外书,精心策划义卖方案,用心书写扉页留言。在每周“观天下”沙龙中,学生感受国家的发展,辩证思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。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因此不断丰富,更加深沉。在生涯规划主题沙龙中,他们除了关注热门专业,还主动研究国家发展需求,将自己的专业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结合。
三年来,学生在温暖、平等、自信的班级情感文化场中,学会了悦纳自我,关心他人,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,获得了饱满的情感能力提升。结业式上,他们对我说“也许,我们不是最好的学生,但我们想给您最好的。”我说“虽然我不是最好的老师,但我会全力以赴为你们做到最好。”我想,这就是我倾力于情感教育的意义吧。